激活農業生態 探索振興新路線
2025-04-09
來源:中國日報網
近年來,云南省龍陵縣積極探索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發展循環農業、挖掘農耕文化資源以及塑造品牌形象,成功掀起鄉村旅游熱潮。這一舉措不僅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還充分激活了農業生態產品的價值潛能。
龍江鄉弄崗村擁有萬畝高山梯田,龍陵縣以此為依托,發展“稻+魚”共生的循環農業模式,種植優質水稻品種“紅細軟”,同時養殖禾胞魚,實現了一水雙收、一田多收。此外,龍江鄉還開展了“我在龍江有點田”稻田認領活動,認領人可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全程參與稻田管理。與此同時,“古城山”“禾胞魚”商標完成注冊,農產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
弄崗村不僅發展循環農業,還充分利用層疊交錯的梯田景觀與古樸的農耕窩棚,在田間地頭新建了彩虹步道、稻田棧道、農耕文化展示區、糧食博物館、稻田迷宮等旅游設施,成功將田園打造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連續八屆的“稻花魚節”開展了“捉魚比賽”、民俗表演、農特產品展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年均吸引游客超52萬人次。2024年度,這里的旅游收入達到7500萬元,并成為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省主場,帶動周邊12家賓館民宿和62家農家樂投入運營。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鎮北村以“黨建+鄉村振興”為引領,緊緊圍繞“宜居宜業”目標,走出一條“綠色鄉村”發展之路,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鎮北村堅持發展烤煙、茶葉、蔬菜等特色產業,同時以老梨樹溫泉為輻射點大力發展村莊旅游業。
在傳統產業方面,2024年全村種植烤煙面積達737畝,實現產值362萬元,煙后作物以大麥和無筋豆為主,確保了糧食生產的穩定。此外,鎮北村還擁有2000余畝茶園和296畝蔬菜大棚,種植生菜、大蔥、大白菜等豐富多樣的蔬菜,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收入來源。
龍江鄉對稻花魚和紅細軟米進行了產品綠色認證,它們入選了全國名優特新產品名錄,品牌溢價率達40%以上。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生態項目分紅。就稻田公園項目而言,農戶每畝能獲得800元保底租金,外加旅游收入10%的分紅。
龍陵縣始終堅持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積極學習借鑒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先進經驗,以“建強農業、以農促旅,以文塑旅、以旅興農”為發展思路,找準特色產業發展新定位。以滬滇協作支持為重點撬動杠桿,圍繞“魚米之鄉 魅力龍江”農旅小鎮目標對龍江鄉發展進行全域規劃,依托“一個龍江景 半個云南美”的資源稟賦,結合地理區位、民族風情等優勢,將弄崗村和弄玲村作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探路人”,以滬滇協作項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建成了集生態農業、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業公園”—龍江稻田公園。
龍陵縣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成功激活農業生態產品價值潛能,實現了鄉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多贏局面。不僅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還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下一步,龍陵縣將繼續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探索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路子,推動更多的生態農業產品價值轉換,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