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激活海島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5-05-09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18日,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正式通車,這條全長988公里的“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以“珍珠項鏈”之姿串聯起海南12個沿海市縣,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文旅地標。通車一年多來,這條公路不僅重塑了海南旅游的版圖,更以生態、文化、民生與經濟的深度融合,為海南全域旅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條路串起海南“最美海岸線”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主線貫穿海口、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樂東、東方、昌江、儋州、臨高、澄邁等12個沿海市縣,將21處旅游度假區、261處濱海名勝古跡、40個A級以上景區及68個特色海灣“串珠成鏈”。從北部的文昌風車海岸到南部的陵水疍家漁排,從東部的萬寧火山巖奇觀到西部的昌江棋子灣落日,公路沿途84段景觀區域涵蓋了海灘、濕地、椰林、田園、漁村等多元風貌,被游客譽為“人在畫中游”的絕美路線。
文昌木蘭灣段以30余座巨型白色風車與湛藍海岸相映成趣,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網紅打卡地”;萬寧山欽灣的火山巖玄黑色海岸與燕子洞奇觀,展現了海南地質演變的壯闊歷史;陵水赤嶺漁村則以“最美日落海灘”和疍家文化體驗,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上吉卜賽人”的生活智慧。
從“風景路”到“人文路”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不僅是一條自然景觀大道,更是一條文化傳承之路。公路沿線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將黎苗風情、疍家文化、紅色歷史、漁港記憶等融入旅游體驗。
在陵水赤嶺村,疍家人從傳統漁業轉向文旅產業,打造“疍家故事”綜合體,船屋民宿、漁家餐廳與藝術館的結合,讓游客體驗“海上村落”的獨特魅力。瓊海博鰲灣段依托環島公路舉辦馬拉松、哈雷機車騎行等大型活動,將體育熱潮與本地人文風情結合,進一步激活消費活力。而儋州火山海岸驛站以“地球演變”為主題,通過火山巖景觀與生態科普,展現海南自然與歷史的交融。
生態保護是公路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一。施工中,澄邁段為保護百年古樹調整路線,儋州段專為虎紋蛙等保護動物修建“蛙行道”生態通道,文昌段保留紅樹林濕地景觀,均體現了“為樹讓路、為蛙修路”的環保理念。這些舉措不僅守護了海南的碧海藍天,更讓公路本身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民生與經濟的雙重賦能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的貫通,徹底改變了沿線鄉村的發展軌跡。過去交通閉塞的漁村,如今成為游客絡繹不絕的“網紅村”。昌江南羅村的珠碧江大橋通車后,村民往返兩岸的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10分鐘,海鮮和農產品通過公路快速外銷,村內民宿開發意愿高漲。臨高龍豪村依托公路配套騎行道,吸引游客從海南解放公園延伸至鄉村,20余戶村民計劃參與民宿經營。
據統計,2024年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71.7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4.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9%和60.1%。環島公路的“引流效應”顯著,陵水海洋歡樂世界、樂東鶯歌踏浪驛站等沿線景區通過舉辦美食節、音樂節等活動,進一步拉動消費。
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
為提升游客體驗,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配套建設45處觀景臺、21處停車區、14處新能源補給站及33個特色驛站,并推出“一部手機游海南”智慧平臺,整合公路沿線服務資源。2024年推出的環島旅游公路觀光巴士兩條線路一票難求,僑鄉騎樓老街、木蘭灣風車海岸等景點通過巴士導游講解,讓游客深度了解本土文化。
此外,公路沿線衍生出豐富的旅游業態:陵水赤嶺村打造海鮮加工一條街與海上休閑項目;樂東鶯歌踏浪驛站結合鹽田景觀開發房車營地與主題餐飲;瓊海潭門鎮依托南海風情小鎮發展漁家樂與文創產業。這些創新業態不僅豐富了游客體驗,更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與創業平臺。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的通車,不僅是一條交通干道的升級,更是一場全域旅游的變革。它通過“交通+文旅+生態+民生”的深度融合,將散落的資源整合為連貫的體驗,讓游客從“路過”變為“停留”,讓鄉村從“閉塞”走向“開放”。這條公路的實踐證明,文旅發展的核心在于以路為媒,串聯自然與人文,激活保護與發展的平衡,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