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尚體育激活文旅新動能
2025-04-0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春日時節正適合戶外運動,最近一段時間,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原先只在過節才舉行的賽馬活動,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體育消費,也被網友稱為“村馬”。“村馬”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吸引這么多人參與?
三都作為全國唯一水族自治縣,馬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水族相傳夏商時期生活在中原一帶,秦漢時遷到嶺南融入百越族群,明清時期遷徙到貴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馬與水族一直相生相伴、征戰四方,現今水族的墓葬碑刻中,保留著很多關于人與馬生活的圖案。2004年三都被命名為“貴州省少數民族賽馬基地”,2013年三都獲得“中國賽馬之鄉”稱號。
在每次“村馬”比賽的間隙,都有文藝節目演出,這些文藝節目堅持藝術形式的多樣融合,將舞蹈、音樂、戲劇、民間技藝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融合,如穿插銅鼓舞、斗角舞、蘆笙舞、布依竹竿舞、苗族跳月等民族特色舞蹈,呈現文藝精品,讓觀眾深刻感受到馬文化、水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貴州村馬成為體驗民族文化的載體,在線上線下都深受群眾喜愛,目前全網流量已突破3億人次。
隨著一聲令下,十幾匹快馬從馬閘一躍而出,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呼喊聲,在加劇賽場緊張氛圍的同時,也給近距離觀賽的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感。
貴州省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人民自古愛馬、養馬,每逢過節,都要舉行盛大的賽馬比賽。隨著貴州鄉村體育賽事不斷出圈,越來越多的游客專程來到三都看賽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來三都水族自治縣看“村馬”的游客數量超過80萬人,同比增長超過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5%。
在三都水族自治縣西部賽馬城,這個完全按照國際標準建成的全長1601米的賽馬跑道已經投入使用,可以同時容納14匹馬同場競速,還成了少數民族“馬上特技”的展示區。按照新的規劃,從4月份開始,每逢周末,這里都會邀請村里的騎手參加比賽。此外,新的規劃也正在進行中。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出臺《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較為成熟的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助力戶外運動參與人數持續增長,推動戶外運動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村馬”在為當地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對當地的各項服務提出了新的考驗。比如酒店餐飲配套是否能跟上?馴養馬匹產業是否成熟?
一個按照四星級標準建設的配套酒店已進入最后的內部裝修期,新酒店將在今年7月份試營業,屆時將提供超過200間客房。此外,當地還圍繞精品民宿,星級酒店加速布局。目前,全縣共開業民宿11家,星級標準酒店16家,圍繞傳統村落包裝招商項目5個。配套設施在加緊建設,日益密集的賽事對騎手數量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
以“夢”為馬,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不少年輕人瞄準了“騎師”這一新的職業賽道。今年,三都水族自治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在貴州省開辦了首個休閑體育——馬術方向的專業班,重點培養運動馴馬、飼養管理等就業方向的學生。
為了鼓勵當地養馬產業的發展,今年,三都水族自治縣創新實施“以獎代補 保險托底 項目帶動”的政策組合拳,帶動全縣馬匹存欄量突破3100匹,貴州馬核心種群達891匹。預計今年年末將實現存欄量5000匹、綜合產值超億元的目標。
在黔南州三都自治縣“村馬”比賽現場,精彩的賽馬及富有貴州水族特色的表演讓游客們感受到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更成為吸引游客、拉動旅游消費的新亮點。三都積極探索“體育 文旅 民俗”融合發展模式,元旦以來,三都共舉辦貴州“村馬”賽事9場次,吸引游客113.08萬余人次,人均消費1010元,旅游綜合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45.11%。
貴州首先做對了“地域特色”這篇大文章,其次是做好了“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讓民族文化不斷有現代表達,也傳遞出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三都水族自治縣“村馬”發展的實踐表明,傳統體育項目完全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將水族馬術技藝轉化為現代旅游產品;注重產業鏈構建,形成養殖、培訓、旅游等完整產業體系;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