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村戲”撬動文旅融合新格局
2025-05-22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5月,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一場名為“貴州村戲·鄉當好?!钡谋本┪穆猛平榛顒樱瑢ⅰ安莞幕蓖葡蛄巳珖曇啊_@場活動不僅是土家族非遺技藝的集中展演,更標志著印江縣以“村戲”為核心,通過非遺活化、賽事融合、文化創新,探索出一條文旅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路徑。截至2025年5月,這一模式已帶來全網超6.5億次播放量、5.3億次話題討論,以及30%的游客消費增長。
從田間到舞臺的文化覺醒
“村戲”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戲劇,而是根植于印江鄉土的文化實踐。在印江的村寨里,農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他們的歌聲里“有稻田的清香,舞步中藏著祖輩的傳說”。自2024年啟動“梵凈西游記·印江有好戲”主題活動以來,印江縣構建了“村級排練、鄉鎮組隊、縣城展演”的三級聯動體系,將村民自編自演的民俗節目搬上擂臺賽舞臺。截至2025年5月,擂臺賽已舉辦八期,累計吸引現場觀眾超10萬人次,網絡觀看量突破8億次。例如,2025年1月的第五期擂臺賽上,板溪鎮與纏溪鎮以舞龍、花燈戲、土家婚俗劇等節目同臺競技,單場觀眾達2萬人次,非遺文創商品被搶購一空。
“村戲”的核心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活化。印江縣現有市級非遺6種、縣級非遺20余種,包括儺堂戲、祭風神、高臺花燈等。其中,《祭風神》以祈愿風調雨順為主題,通過村民的原生態表演,重現土家族農耕信仰;《高臺花燈》則融合唐宋遺風,演員在數米高臺上舞動花燈,展現技藝與膽識。為增強互動性,印江還將扎染、古法造紙等非遺轉化為體驗項目,游客可親手制作紅紙傘、扎染服飾,帶動文創銷售額同比激增。
“村戲”的傳播力遠超預期。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相關短視頻在全網播放量達6.5億次,話題瀏覽量5.3億次,印江文旅官方賬號粉絲量增長10倍。例如,儺戲面具的神秘感、土家族“哭嫁”的情感張力,成為短視頻平臺的爆款內容,吸引德國、加拿大等國際游客慕名而來。
“非遺 賽事”文旅融合的雙重引擎
印江縣將“村戲”與體育賽事結合,推出登山、籃球、自行車等大眾參與型活動。2025年4月舉辦的梵凈山西線登高賽,吸引1500名選手沿千年古道攀登,賽道途經鐘靈寺遺址、剪刀峽等景點,實現體育競技與生態旅游的融合。此外,鄉鎮級羽毛球賽、門球聯誼賽等“草根賽事”,通過直播引流,單場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額超百萬元。
以“村戲”為支點,印江構建了“1 12 N”模式,串聯梵凈山、大圣墩等景區,推出“土苗文化探秘之旅”。例如,木黃鎮的紅色文化、團龍村的土家婚俗體驗、合水鎮的古法造紙工坊,形成“步步皆景、鎮鎮有戲”的文旅網絡。2025年第一季度,梵凈山西線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旅游收入達25億元,同比增幅30%。
“村戲”直接帶動了鄉村經濟轉型。非遺文創地攤在擂臺賽現場日均銷售額超50萬元;梵凈山翠峰茶、古法造紙等農產品通過文旅渠道銷量翻倍。
“村戲”重塑了鄉村文化認同。在外務工青年返鄉參與表演,如《祭風神》團隊中,半數演員從廣東返鄉排練;高臺花燈傳承人張明軍通過舞臺傳授技藝,培養新生代傳承人?;顒舆€成為村民社交平臺,跨鎮PK激發集體榮譽感,例如新寨鎮與天堂鎮的跨年擂臺賽,吸引上萬觀眾吶喊助威。
印江經驗證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儺戲從祭祀儀式變為旅游展演,扎染從生活技藝升級為文創符號,這種“在地化創新”避免了非遺的博物館化,使其融入現代消費場景。
印江縣以“村戲”為杠桿,撬動的不僅是文旅產業,更是一場文化覺醒運動。從田間到舞臺,從村寨到京城,草根文化的力量正在改寫鄉村發展的敘事。截至2025年5月,這一模式已吸引超10萬游客深度體驗,非遺傳承人收入增長40%,鄉村文旅就業崗位新增2000余個。印江的實踐表明,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激活內生文化動力,讓傳統藝術在與現代生活的碰撞中,找到可持續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