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文化旅游”浙江打造新體驗場景
2025-07-09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掃碼學剪紙、AI當導游、AR游詩路,浙江文旅正被數據要素重塑。2025年7月9日,浙江省正式發布《浙江省“數據要素×文化旅游”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打造20個“數據要素×文化旅游”特色場景,涵蓋智慧旅游服務、文化基因激活、文物保護利用等領域。
在浙江,非遺技藝的學習變得觸手可及——游客在“非遺活態化傳承DIY智能一體機”上掃碼購置材料,屏幕上的非遺傳承人便會手把手教學,出錯時及時提醒,完成后機器自動生成學習過程的vlog。
“我們基于AI大模型,將全省非遺技藝內容及傳承人的制作畫面、聲音語調、手勢動作一并‘喂’給這臺體驗機。”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臺機器相當于一個迷你非遺體驗基地。
浙江非遺保護正經歷一場數字化革命。在傳統保護方式基礎上,浙江通過數據要素激活文化遺產,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非遺活態化傳承DIY智能一體機的核心在于數據采集與應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鄭為貴透露,該設備已成功研發原型機,目前處于進一步測試階段。
設備背后的技術邏輯是將非遺傳承人的技藝動作、聲音語調、手勢動作等全方位數字化,構建成可交互的AI模型。當游客操作出錯時,系統能智能識別并提供針對性指導,改變了傳統非遺教學一對一、手手相傳的局限。
在數據管理方面,浙江正建設標準統一的非遺數據庫,貫通省、市、縣三級非遺機構數據中心。同時建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電子證照體系,探索“非遺 視聽經濟”和“非遺 電商經濟”的新模式。
2025年6月26日,浙江上線全國首個基于旅游行業AI大模型開發的入境旅游一站式智慧服務平臺“嗨游”(Zhejiang Travel)。該平臺是浙江構建 “數據要素×智慧旅游服務” 場景的關鍵一環。“嗨游”通過整合浙江文旅公共服務、行業治理、旅游線路、產品等數據資源,為海外游客提供多語言智能化服務。
游客只需輸入出行時間、同行人數和偏好標簽,系統便自動生成包含景點、酒店、餐飲等要素的個性化行程,支持5種語言實時對話翻譯。
平臺還創新性地融合了AI旅拍、電子錢包、打車租車、博物館講解等特色功能,解決外國游客在中國旅游的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問題。
在浙江紹興,“浙東唐詩之路”通過5G AR技術獲得新生。游客戴上AR設備,王羲之的蘭亭集會、謝安的“東山再起”等歷史場景便在眼前重現。浙江移動紹興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基于5G高速傳輸和8K清晰畫面,我們為游客展開一幅細膩的山水畫卷。通過AR導航導覽,將指引信息疊加在真實場景上,并開發了AR尋寶、AR彈幕、AR詩詞重現等功能”。
該項目已累計服務游客40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發展,使當地旅游消費收益提升200%。
在杭州市余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浙江移動打造了全球首個5G全覆蓋的世界遺址公園。游客佩戴5G AR眼鏡,可通過智慧導覽感受AR特效、數字沙盤、AR地圖導覽、虛擬導游等沉浸式體驗,近距離觀察玉琮、象牙權杖等珍貴文物。
余姚的“四明詩路”智慧文旅平臺則提供VR全景游覽、AR虛擬游、慢直播等線上應用,打造“游、食、住、行、購、娛”一站式服務。
浙江文旅數字化變革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數據資源體系支撐。浙江正在迭代“浙文旅大腦”,建立分類清晰的文旅數據資源目錄。
通過“數出一門”的數據匯聚清洗挖掘共享全流程治理模式,完善全省統一的文旅數據庫。以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為依托,浙江持續完善浙江文化基因庫。迭代“浙里文物”應用,構建浙江文物數據庫。同時鼓勵企業、高校和第三方機構建立高質量、開放式、安全可靠的文旅行業多模態數據集。
在數據流通方面,浙江建設文旅可信數據空間,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優化完善長三角文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發揮浙江文化產權交易所作用,打通文旅數據資源確權、定價、交易等價值化流程。
浙江鼓勵各類數據交易所成立文旅數據資產交易專區,將文旅數據資源納入全省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場所體系。
在數據安全方面,浙江加強旅游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數據收集、傳輸、存儲、共享、使用、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同時嚴格落實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尋求平衡。
浙江還注重智慧旅游標準化建設,推動虛擬現實、交互娛樂、沉浸演藝等領域產品、技術和服務標準研究制定。鼓勵文旅企業積極參與標準修訂,形成智慧旅游產業標準體系。
從良渚遺址的AR導覽到西溪濕地的沉浸式宋韻大戲,從“非遺DIY一體機”到入境游大模型“嗨游”,浙江的文旅場景正在被數據要素重塑。在紹興“浙東唐詩之路”,游客戴上AR眼鏡,眼前重現千年前詩人筆下的山水意境。該項目已服務400萬人次,帶動當地旅游消費收益提升200%。之江文化中心的VR劇場里,觀眾重返侏羅紀與恐龍互動;湖濱工聯cc的《奇遇三星堆》通過大空間VR展現古蜀文明。
這些項目背后,是浙江建立的文旅數據資源體系和要素流通機制,讓文化在數字空間延續新的生命。